0 次阅读 牙齿脱矿 2025-07-16 16:21:50
你是否注意到牙齿表面出现过白垩色的斑点?或是在喝冷饮时突然感到短暂的酸痛?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,可能是牙齿脱矿的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重要 “警示灯”,了解牙齿脱矿的本质、成因及预防方法,能帮我们更好地守护牙齿健康。
一、什么是牙齿脱矿?
牙齿脱矿,指牙齿表面的矿物质(主要是羟基磷灰石)在酸性环境中逐渐流失的过程。健康的牙釉质(牙齿最外层坚硬组织)如同致密的 “矿物质盔甲”,而脱矿会使这层盔甲出现微观孔隙,透明度下降,表面变得粗糙。若放任发展,脱矿区域会逐渐软化,形成不可逆的龋洞(蛀牙)。
简单来说,脱矿是牙齿 “亚健康” 的初期表现,也是龋齿发生的前奏。
二、哪些因素会诱发牙齿脱矿?
1.口腔酸性环境
食物残渣(尤其是高糖、高碳水化合物)被口腔细菌分解后产生酸性物质,持续侵蚀牙釉质。
频繁饮用碳酸饮料、果汁(即使无糖)或酸性食物(如柑橘、醋),会直接破坏牙釉质表面的酸碱平衡。
2.口腔卫生不佳
刷牙不彻底、未使用牙线,导致牙菌斑(细菌膜)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,持续释放酸性物质。
3.唾液分泌不足
唾液是天然的 “牙齿保护剂”,能中和酸性物质并补充矿物质。干燥综合征、长期口呼吸或服用某些药物(如降压药),可能导致唾液分泌减少,削弱牙齿自我修复能力。
4.不良生活习惯
夜间磨牙、咬硬物等行为会破坏牙釉质结构,加速矿物质流失。
三、牙齿脱矿的常见表现与危害
早期信号: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块(脱矿区透明度降低),无明显痛感,但触感粗糙。
中期发展:斑块区域可能轻微凹陷,遇到冷热刺激时短暂敏感,刷牙时摩擦感增强。
严重后果:脱矿持续加重,牙釉质完全破坏,形成肉眼可见的龋洞,甚至引发牙髓炎(牙齿内部神经发炎),导致剧烈疼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儿童和青少年的牙釉质矿化尚未完全,更容易发生脱矿;成年人若忽视口腔护理,脱矿也可能反复发作,加速牙齿老化。
四、如何预防与逆转早期脱矿?
1.阻断酸性侵蚀
减少高糖、高酸食物摄入,进食后及时漱口(可用清水或淡盐水),30 分钟后再刷牙(避免酸性环境下刷牙加重磨损)。
随身携带无糖口香糖,通过咀嚼促进唾液分泌,中和酸性物质。
2.强化口腔清洁
每天至少刷牙两次(建议使用软毛牙刷),配合含氟牙膏(氟化物可促进矿物质再沉积),每次 2 分钟以上;每天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。
定期(每半年至一年)到口腔科洗牙,清除顽固牙菌斑和牙结石。
3.促进牙齿再矿化
饮食中增加含钙、磷的食物(如牛奶、奶酪、深绿色蔬菜),为牙齿提供矿物质原料。
选择含氟漱口水(遵医嘱,儿童需控制用量),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涂氟,帮助修复早期脱矿区域。
4.及时干预异常情况
若发现牙齿白垩斑或敏感症状,尽早到口腔科检查,通过专业手段(如再矿化治疗、显微树脂修复)阻止脱矿进展。
针对唾液分泌不足等问题,及时就医排查病因,避免长期口干影响牙齿健康。
五、给牙齿 “减负”:日常养护小贴士
避免用牙齿开瓶盖、咬指甲等不良习惯,减少机械性损伤
儿童换牙期尤其注意口腔护理,家长可定期带孩子做防龋检查。
长期戴牙套(正畸患者)需特别注意清洁,避免托槽周围食物残留导致局部脱矿。
口腔问答
牙齿松动的警报:稳固牙齿的科学方法
选种植牙还是镶牙?看这三点
牙齿突然变黑?警惕死髓牙!
洗牙后,这些三种东西别碰,不然白洗了!
拔牙后有个洞?怎么办?
牙齿脱矿:牙齿健康的 “无声预警”
种植牙是怎么种的?种植牙流程详解
洗牙是如何进行的?什么情况需要洗牙?
Lin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