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口腔资讯 >

牙槽骨吸收了,怎么办?

0 次阅读 牙槽骨吸收 2025-07-14 16:20:01

  牙槽骨也称为牙槽突,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。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,由于牙槽骨的吸收,使牙齿的支持组织丧失,牙齿逐渐松动,最终脱落或拔除。

  牙槽骨是牙周组织中、也是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。

  在生理情况下牙槽骨的吸收与新生是平衡的,牙槽骨高度保持不变。当骨吸收增加、或骨新生减少或二者并存时,即发生骨丧失,使牙槽骨高度降低。

  牙槽骨对于我们的口腔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。大家都知道,牙齿是由牙根和上部的牙冠结构组成,它之所以能很牢固,是因为牙根深扎在牙槽骨里,如果说牙槽骨吸收了,牙齿的寿命就会面临巨大的威胁。

  牙槽骨吸收是指正常的牙槽骨高度或者宽度减少,其中也包括高度下降或者宽度变薄。

  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一般分为三度:(1)Ⅰ度是牙槽骨吸收在牙根颈的1/3;(2)Ⅱ度指牙槽骨吸收超过牙根1/3,但在2/3之内;(3)Ⅲ度指牙槽骨吸收已经超过牙根的2/3。

牙槽骨吸收了,怎么办?

  牙槽骨吸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:水平型吸收、垂直型吸收、凹坑状吸收。

  1、水平型吸收

  水平型吸收是最常见的吸收形式,表现为牙齿周围的牙槽骨嵴顶呈水平吸收,使牙槽骨嵴顶的高度降低,通常形成骨上袋。

  2、垂直型吸收

  垂直型吸收又称为角形吸收,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形的吸收,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,牙槽骨嵴顶的高度降低不多,而靠近牙根侧的骨吸收较多。多形成骨下袋,骨下袋根据骨质破坏后剩余的骨壁数目,可分为①一壁骨袋;②二壁骨袋;③三壁骨袋;④四壁骨袋;⑤混合骨袋五种。

  3、凹坑状吸收

  指牙间的牙槽骨嵴顶吸收,其中央部分破坏迅速,而颊舌侧骨质仍保留,形成弹坑状或火山口状缺损。一般牙周炎患者凹坑状骨吸收约占全部骨缺损的35.2%,在下颌牙齿约占62%,后牙约为前牙的2倍。

  牙槽骨吸收会引起牙齿松动的现象、还会导致咀嚼功能障碍,有些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有牙龈炎症和牙床异常等现象的发生。当牙槽骨吸收导致牙槽骨的高度明显降低出现牙龈萎缩的时候,会出现牙根暴露,牙齿移位松动的现象,随着程度不断的增加,最终导致牙齿脱落。所以如果有牙槽骨吸收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。

整形项目

友情链接

Lin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