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0 次阅读 拔牙后为什么不能吐口水?那有口水怎么办? 2025-11-27 10:39:35
拔完牙后,医生总会反复叮嘱一句:24 小时内别吐口水,有口水就咽下去。不少人会疑惑:吐口水不是很自然的动作吗?为啥拔牙后要特意克制?其实这背后藏着拔牙愈合的关键,做错了可能让伤口疼更久、甚至引发感染。
01先搞懂一个核心:拔牙后伤口能好,全靠血凝块
拔牙后,牙槽骨上会留下一个小坑(牙槽窝),血管破裂会出血。正常情况下,血液会在凝固后,形成一块暗红色的血凝块。这块血凝块可不是没用的血块,它是伤口愈合的保护盾:
能直接堵住血管,阻止持续出血;
像保护层一样盖住牙槽骨和神经,避免外界刺激(比如食物残渣、冷风)直接接触,减少疼痛;
还能为后续牙龈组织、骨组织的修复提供基础,帮助伤口更快长好。

02而吐口水这个动作,恰恰会破坏血凝块
很多人以为吐口水只是清理口腔,但拔牙后吐口水,相当于在主动伤害伤口:
吐口水时会产生负压,把血凝块吸走
你可以试试:张嘴、用力吐口水时,口腔内会形成一股向内的吸力(负压)。这股吸力会直接作用在拔牙的牙槽窝上,刚形成的血凝块还没完全固定,很容易被这股力量连根拔起,从牙槽窝里脱落。也是引发后续问题的根源。
反复吐口水会摩擦伤口,加重损伤
吐口水时,舌头、口腔肌肉会不自觉地活动,可能会摩擦到拔牙的伤口;如果口腔里有少量血丝(拔牙后正常现象),反复吐还可能让刚止血的血管再次破裂,导致出血时间延长。
03血凝块没了,会出啥问题?最常见的就是干槽症
一旦血凝块脱落,牙槽窝就会变成一个空荡荡的小坑,里面的骨壁、神经直接暴露在口腔里:
首先是剧烈疼痛:暴露的神经会受到食物、唾液、细菌的刺激,疼起来可能牵连半边脸,甚至影响睡觉、吃饭,普通止痛药可能都不管用;
然后是感染风险:口腔里的细菌会趁机进入牙槽窝,引发炎症,可能出现口臭、伤口红肿、流脓等情况;
最后是愈合变慢:没有血凝块的支撑,牙龈和骨组织的修复会严重受阻,原本 1-2 周能好的伤口,可能要拖 1 个月甚至更久。
04那有口水怎么办?记住咽下去,再做好这三件事
其实拔牙后有口水是正常的,咽下去完全没问题,口水本身有杀菌、润滑的作用,不会对伤口造成伤害,也不会影响健康。除了不吐口水,这 3 件事也能保护伤口:
24 小时内不刷牙、不漱口(尤其别用漱口水、盐水用力漱),避免刺激血凝块;
别用舌头舔、用牙签挑拔牙的伤口,也别用吸管喝东西(吸吸管和吐口水一样会产生负压);
当天别吃太烫、太硬的食物,也别喝酒、吸烟,减少对伤口的刺激。
口腔问答
拔牙后为什么不能吐口水?那有口水怎么办?
根管治疗后牙痛的三类常见原因
洗牙后牙齿酸痛怎么办?缓解方法有哪些?
儿童拔牙的最佳年龄是几岁呢?有哪些注意事项?
拔牙前有些注意事项?
牙齿上黑洞,一定要补吗?
脱落的牙齿应该如何保存?
患有牙周炎是否能种牙?种植牙标准有哪些?
Links